人在三亚(下)

其实给我一套帐篷
我就可以满世界行走  去过我想要的生活—–2008-11-27
 
 
 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人在三亚(下)- 伊萨 - 天王星的另一面。

 
 
从三亚到大洲岛,汽车从早上开到了将近中午,途径骄阳似火,骤然又倾盆大雨,到达万宁县的大洲岛对面海边的村庄时,正值风雨交加。
湿漉漉的,木板搭建的平房,家禽就在屋檐下躲雨,蹒跚着度着步子,人过去也要小心的绕过它们….
远处就堆着几首渔船,蓝色的船身上面用白色写着地名和船的型号,海上的水汽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。
我跑到海边去
被惊呆
深蓝汹涌  波涛澎湃  似乎要将这个潮湿的破旧的村庄吞噬掉
等雨停
户外俱乐部带队的人联系了当地的渔船,我们要到对面的大洲岛去。
开船的渔民表情严肃的盯着大海,他在用他的经验观察能不能出海。
同车来的人,有些已经躲到渔民的屋子里去了,断定自己放弃了出海,大多数人心怀忐忑,大老远的来了要是不去也是遗憾,去了,看似很危险。还有一部分人,在等天气稍微转好,不停的向渔民打听什么时候可以上船出海。
最终我和市场部经理穿上救生衣也上了船
刚开始和大海亲密接触这让我很兴奋,全然忘记了安全问题
船离开了岸,有了更辽阔的视野。
进入到了汹涌的腹地,一个浪如同一个山峰,船在山峰和山峰之间颠簸,在灰色的天空下,深海已经不是深
蓝,矿石的灰色,无边无际,汹涌的波涛如一头硕大无比的兽,喘息着,随时准备吞噬所有。
我看到船沿边的海的涌动,  恐惧了,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,如果我掉下去,瞬间我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……
那是对死亡的一次亲身体验,自此,我不会再觉得死亡是件平静的事情
忘记用了多久,船终于抵达大洲岛。
海水恢复了它的碧蓝,它又变得温顺了,它用它的温顺安抚了我,试图用它的多情从新让我鉴定它的美。
大洲岛,看上去像是两个手臂怀抱着围出的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,两臂之间有一个天然沙滩堤坝连接着,一边是宽阔的海域,一边是海浪拍打礁石的海湾,站在中间的沙滩上,透过礁石,可瞭望到海洋— 太平洋的 35 度视野
岛上有几座低矮的木房子,也很破旧,看上去又黑又湿,不像是人居住的地方。
我坐在沙滩上看海,经过刚才的胆战心惊,感到很疲惫,我凝视着海平面,脑袋从未如此清醒,寂静的清醒!
后来我们走到礁石那边去,当时只有我和木头两个人走了那么远,还没来得及看更远的海景,突然大雨倾盆而注,我们躲在岩石后面,试图它能帮我们挡住大风,雨水淋得眼睛都睁不开…..
我索性站了起来,
面向大海,歇斯底里的,情不自禁的,发出生命力里被一直困禁的,期待释放的,带着如剑出鞘的勇敢的呐喊。
这声音还没等我回过神来,就被风雨声和海浪声遮掩了。只是感到心口一阵舒畅。
一会儿雨停了,我们回到沙滩上。途径那些木屋子的时候,才发现,那里面其实是有渔民居住的。
这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岛屿,岛民也很少,他们站在他们的屋檐下观望着我们,眼神是接纳和好奇的…… 此刻我很想他们能够提供烤鱼这种服务,像所有带着商业气息的地方一样,因为这样,我就可以走近他们,不会如此陌生,以至于我感觉我到了另一个时空。
回来的路上,风浪依然很大,开船的渔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黝黑的皮肤,眼睛却黑白分明,炯然发亮,紧张犀利。他盯着波涛的眼神让我想起《老人与海》的那个老人,因为他的眼神,那个和海作战的老人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鲜明起来。
 
安全回来后,我不断的想起那个岛,幻想自己是鲁宾逊二代。
如果我无意中漂流到大洲岛上,我会在那里开个烤鱼的烧烤店,可以一边吃烤鱼,一边喝咖啡…… 这样会让那些漂泊来到岛上的人,感到温暖!
 
祝愿大洲岛永远不要像蜈支洲岛那样人群川流不息!  如果我是岛主的话 ,这个愿望或许就可以实现。
现代文明不一定就非要和喧哗鼎沸划成等号。
我一直想要用原始的生命信仰,过现代文明的物质生活。
O(∩_∩)O 哈哈

分享到:

0 条评论

注意: 评论者允许使用'@user空格'的方式将自己的评论通知另外评论者。例如, ABC是本文的评论者之一,则使用'@ABC '(不包括单引号)将会自动将您的评论发送给ABC。使用'@all ',将会将评论发送给之前所有其它评论者。请务必注意user必须和评论者名相匹配(大小写一致)。

昵称

沙发空缺中,还不快抢~